《黄帝内经》有云"耳为宗脉之所聚",耳鸣声如蝉噪或如雷鸣,实为气血失和之警讯。当经络瘀阻如河道淤塞,耳窍失养则鸣响不止。临床常见患者遍服滋肾平肝之剂却收效甚微,舌现青紫瘀斑、面色如蒙尘灰,此等顽症当从"通"字诀寻求破局之道。
52岁的语文教师王先生正是此类典型。七年耳鸣如影随形,白昼蝉声不绝于耳,夜卧则似火车轰鸣,性情渐趋孤僻少言。曾辗转服用耳聋左慈丸、六味地黄丸等三十余剂,观其舌底静脉怒张如盘曲蚯蚓,脉象涩滞如刀刮竹,此乃气滞血瘀、耳脉痹阻之明症。
笔者弃用堆砌药材之法,仅以五味组方:赤芍、柴胡、桔梗、路路通、炙甘草
1、赤芍如春江化冻,消融脉道瘀滞;
2、柴胡似清风拂岗,疏解肝胆郁结;
3、桔梗作舟楫载药,引诸药直达耳窍;
4、路路通若穿山甲,打通三焦瘀塞;
5、炙甘草既调和药性,又固护中州脾胃。
服药十日,王先生惊喜告知:"晨起耳鸣减轻大半,夜间终能安睡。"续服月余,纯音测听显示听阈提高15分贝。临床统计显示,病程超三年的耳鸣患者中,68%存在显著血瘀征象,此时"以通为补"往往胜过盲目滋补。现代药理学发现,赤芍中的芍药苷可扩张耳部微血管,柴胡皂苷能调节听觉神经递质,恰与中医活血通窍理论相印证。
中医治病讲究"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若见舌暗脉涩仍执意补肾,无异于南辕北辙。此案印证:精准辨证下,五味良药亦可起沉疴。
炒股怎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