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 张.文章汕尾讯)7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公开发布,这是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新征程司法审判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谋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司法审判工作最重要的顶层设计文件。连日来,各地法院细化抓好《意见》各项部署落实落地,履行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定分止争、维护公正的重要职能,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当然,千道理万道理,落实才是硬道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必须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推动良法善治成为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根基。比如,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加快构建规范高效的制约监督体系,就有助于坚守公正司法的底线,在维护人民权益的同时,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
行胜于言。揆诸现实,受多种因素影响,公平正义往往也会遇到一些挑战。比如,最近互联网上沸沸扬扬的曾某某案件就值得深思。时间镜头回溯到2022年6月至2022年10月间,犯罪嫌疑人曾某、杨某通过营造富豪人设,以虚假订单向六位被害人下单生产白银饰品,再由张某进行销赃,涉案金额高达 800万元。此后,经广东省海丰县公安局梅陇派出所立案侦查,海丰县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海丰县人民法院审理,判决曾某犯合同诈骗罪、职务侵占罪,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50000元;判决张某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0元。
展开剩余54%但很明显,被告人张某犯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其量刑结果与实际犯罪情节严重不符;对犯罪重要嫌疑人杨某在充分证据也未受处理;对有证据证明同属本案的销赃人员曹某、梁某、莫某等人不起诉、不追责、不追赃。与此同时,相关机关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对追赃工作存在严重的不作为现象,致使高达两吨的白银至今未能追回,给受害者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公正性与权威性。
当前,六位受害者的毕生积蓄已经化为泡影。企业破产,还面临着经济上的巨大压力,无法偿还债务,甚至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与此同时,此类案件的发生及处理结果,还严重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从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角度来讲,必须对张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量刑情况进行全面审查,依法纠正量刑过轻的错误判决。同时,也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深入排查线索,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尽快追回赃物或赃款,挽回受害者的损失。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事实上,一个案件,都可能成为树立法律权威、增进法律信仰、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石。希望汕尾市相关部门能够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维护法律的尊严。我们也希望职能部门领导能够带头遵守法律,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只有多措并举,才能够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对于本案后续如何处置,本网拭目以待。
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9954741077598949
发布于:广东省炒股怎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