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不和认知层次低的人交流,不然会出现不好的结果。这样的认识到底对不对?
当然不对,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说这话的人大多是个权贵,或者是个自视甚高的知识分子,而不是普通农民。他们认为认知层次低的人动物性本能比较强,喜欢占便宜或者喜欢攀高枝,一旦和权贵攀上关系,就会占权贵的便宜。而权贵给他们一点小恩小惠,他们就会认为是应该的,一旦权贵不给他们了,他们就会痛恨权贵,甚至要联合起来革命了。权贵有自己的圈子,互相交换优质资源,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不会和认知层次低的人交朋友。权贵自认为认知层次高,知礼节,懂荣辱,不喜欢和底层农民交流,认为和农民交流会自掉身价。他们会引用孔子的话,叫做“君子欲让,小人欲妄,小人畏威不畏德。”说的是君子理让,谦让,小人就觉得君子好欺负。小人只害怕权威,而不害怕道德,甚至小人敢于公然违背道德。古代统治者算作君子,而底层劳动人民就算小人,君子依靠权力统治小人,实现单向度的权力统治,而不会实现多向度的权力统治。统治者总是认为自己拥有权力和财富,不能和认知层次低的农民交流。他们满口说的是官话,农民们听不懂,见了官员就躲避,以免挡了官员的道路。在如此的情况之下,不但皇帝不深入民间,而且官员也不深入民间搞调查,究竟老百姓能不能吃上饭,能不能过上好日子,就不是他们考虑的了,他们只考虑自己能不能吃上饭,能不能过上好日子。
展开剩余72%不认知层次低的人交流,一般都是权贵或知识分子认为那样。普通人并不会在乎地位和身份,因为大家都没有地位和身份,都是普通人,交流起来没有太多的障碍。认知层次都低,交流起来反而很融洽。他们都有共同的目标,都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倘若他们都认为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算是成功,那么知识分子给他们讲崇高的精神境界,他们是听不懂的。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境界,而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因为知识分子从来不会深入民间,只是躲在书斋里研究学问,或者访问一两个农民就算是深入民间了。有的知识分子搞网络调查,让农民在网上填问卷,还发一些小奖品,就算是深入民间调查了,其实永远没有深入到民间,仍然不知道农民的苦痛和欢欣,不知道底层劳动人民的认知层次究竟在什么水平。知识分子只是凭借自己空想,就认为低层次的人认知层次低,不能和高层次的人交流,其实还是脱离群众的一种表现。不管是官员还是知识分子,都喜欢找认知层次高的人交流,其实仍然是在攀高枝。越是这样,他们越是脱离民间,脱离老百姓,当然也就不可能获得真知灼见。
官员也是知识分子,没有做官的知识分子会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可能以后会做官员,可能会做社会上其他行业的成功者,或者只是写文章就能当作家,赚得盆满钵满。他们认为农民和工人的认知层次低,不能和他们交流,不然就会出现“鸡同鸭讲”的尴尬。其实知识分子的认知层次并不高,只是他们自认为很高。很多知识分子仍然追求功名利禄,追求物质利益,只是为了自己过上好日子,或者为了获得权和钱,甚至一味媚上、媚俗,搞权钱交易。似乎他们这种行为是高雅的,而农民和工人劳动是低级的。事实上,劳动并不分等级,只是被资本划分了等级,被人为认定了等级。脑力劳动者并不一定比体力劳动者更高级,也不一定比体力劳动者的认知层次更高,只是他们自视甚高。有一句话叫做“统治者最愚蠢”。说的是统治者始终高高在上,不贴地气,不和老百姓交流,最终被架空了,不能认识到民间真实的情况,当然也就变得比较愚蠢。就像晋惠帝那样,知道民间闹了饥荒,就问了一句“何不食肉糜?”到底是老百姓的认知层次低,还是皇帝的认知层次低呢?
自诩为认知层次高级的人往往很愚蠢,因为他们并没有贴近现实生活,不了解各个层次人的生活状况,尤其是不知道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就贸然把他们定义为认知层次低的人,还不和他们交流,甚至讨厌他们,嫌弃他们。其实他们的祖上也是农民或者是工人,甚至他们本身就是农民或工人家庭出来的,却讨厌农民和工人,怎么说都是一种身份的悖论。在革命时期,巩固的工农联盟是取得革命成功的保证,当然少不了知识分子的谋划,但知识分子有很多,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需要统一思想,才能促进共同进步。倘若只是内部争斗,纷争不断,革命不但不会取得成功,而且会功亏一篑,甚至工农联盟也会解散。到了现在,很多讲成功学的人借用孔子的话,说是不能和认知层次低的人交流,认为认知层次低的人动物性很强,喜欢吃喝拉撒睡方面的投资,而不喜欢搞财产投资,不喜欢往更高层次走。而他们所说的更高层次不外乎获得权和钱,却往往忽略了认知层次低的人真实的生活。所谓认知层次低的人,并不一定真的认知层次低,而是在资本的压榨下,失去了话语权,而权力系统也漠视他们,最终把他们排除在社会舞台之外,好像他们成了面目模糊的一群人,只知道埋头苦干,却不知道抬头望天。这样一群人是悲哀的,但他们能够自得其乐,能够返归田园,享受田园美景,享受人生的乐趣。比起那些整天追求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或官员来说,他们的认知层次似乎很低,但分明比官员和知识分子要高级得多。
人生的意义在于感触和享受,而这种感受和享受千差万别,具有个性,并不能被完全忽略。倘若以自己的认知层次来揣度别人的认知层次,认为自己的认知层次高,而劳动人民的认知层次低,就一定犯了幼稚病,也一定脱离了现实生活。要和认知层次低的人交流,要知道他们真实的生活状况,知道他们的心态,也知道他们的辛苦和欢乐,不然只是一味自诩认知层次高,还不和认知层次低的人交流,就一定是愚蠢的。
发布于:河北省炒股怎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